•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规范企业发展,岂能“以罚代管、一罚了之”?

财视传媒 2022-01-07 17:03 发文

2021年互联网行业的主基调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到了2022年,互联网反垄断步伐仍在进行当中。1月5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公布一批行政处罚案件,9起涉及腾讯控股,2起涉及阿里巴巴,1起涉及哔哩哔哩。这批处罚大多涉及反垄断,每个案件处罚金额均为50万元,罚款总额约950万元。

来源: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截图

反垄断监管正式走向高潮还要从2021年4月说起。4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文称,阿里巴巴集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在中国境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实施“二选一”垄断行为,处罚182.28亿元。

2021年10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美团在中国境内网络餐饮外卖平台服务市场实施“二选一”垄断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美团停止违法行为,全额退还独家合作保证金12.89亿元,并处以其2020年中国境内销售额1147.48亿元3%的罚款,计34.42亿元。

除了这两笔巨额罚款以外,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也曾一口气开出9张行政处罚决定书,腾讯、滴滴和苏宁等企业分别被处以50万元罚款。新京智库统计,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21年发布的89起关于互联网企业反垄断处罚案例,罚款累计已经突破了200亿元。

反垄断局官网公告显示,截至2021年11月20日,涉及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及经营者集中等相关的行政处罚案件为118件,较上年有非常明显的上升,2020年相关处罚案件仅为30件。

有相关人士认为,在这种反垄断监管的重压之下,再加上近两年经济下行、物价上涨、全球股市震荡等种种因素,不少企业一时之间“人心惶惶”。在加强监管初期密集出现罚单的情况,真的有利于企业规范健康发展吗?更何况企业的发展真能“以罚代管、一罚了之”吗?

来源:摄图网

其实,不只是反垄断监管,任何监管处罚的初衷都是希望被处罚者可以得到惩戒震慑和正确引导。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据新京报报道,从已有的监管来看,反垄断不以处罚为目的,并不是为了所谓的“打击资本”,而是为了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充分发挥指引性作用,引导市场主体合规经营,保护和促进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但不可否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个别部门因为“懒政”而存在“以罚代管”的现象,这是否违背了监管初衷呢?有分析认为,罚款是可以带来一定的威慑作用,但是个别部门也不能“一罚了之”。前一段时间,市场上就一度流传所谓“交罚款就过关”的说法,可以想见,这种简单粗暴的罚款完全降低了应有的正面效果。

此前,澎湃新闻一篇名为《半月谈:靠罚款撑起1/3财力?地方政府岂能“靠路吃路”》的文章里也提到,调研发现,北方某县一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亿多元,但令人吃惊的是,当地交通违章罚款收入一年可达3000多万元,撑起了地方可用财力的1/3。这种“变味”的处罚,必将引发群众不满,损害政府公信力,违背了监管的初衷。

来源:摄图网

相关人士表示,想要彻底解决问题,光靠罚款是治标不治本的。可以想见,如果罚款成为主要监管手段的话,对于企业的威慑力也将变得微乎其微。

监管的初衷是好的,但是要想企业规范经营,从而让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罚款之后的后续动作是什么就变得尤为关键。除此之外,加强事前监管及引导,同样也有助于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财视传媒

    做优质商业内容提供商、商业短视频...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