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美团Q2财报公布,看似光鲜却是危机重重

螳螂财经 2019-08-28 15:52 发文

日前, 美团点评2019年中期及二季度财报公布,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美团实现营业收入418.76亿元,同比增长58.9%,其中第二季度营收227.03亿元,同比增长50.6%。

同时,财报显示,第二季度公司经调整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达23亿元,经调整净利润15亿元,连续亏损的美团终于迎来了首次整体盈利。

但美团的这份财报,或者说其首次整体盈利其实并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在其背后显露的只有“危机”,美团的“天花板”已现。

美团财报“变美”,重点在于“收缩”

自2018年4月美团收购摩拜以来,打造包括外卖业务在内的“吃喝玩乐”一站式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成了美团的野心所在。

但是没想到,美团本以为的一场“双赢”却成为压在美团身上的千斤重担。共享单车业务成为了美团的“亏损黑洞”。

而网约车更是美团亏损的大头,据统计2018年,美团网约车司机成本就44.63亿元。

之后美团不得不改变策略,在单车领域,全面撤出海外市场,并且大规模裁员,开始大幅提高客单价,减少新车投放;在网约车方面,则是不得不开始“拉帮结派”,联合曹操、神州等平台来分担压力。

特别是在网约车项目方面,从自营走向聚合,本也无可厚非,现在主流平台都有采取聚合模式。模式产生的原因在两方面,一是来自网约车相关资质无法取得;另一方面则是在于,自身没有足够的运营能力,可以支撑起业务发展,而美团显然是属于后者。

但是,网约车问题不是单单采取聚合模式就可以解决,例如高德网约车,他可以依靠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切入到出行领域;滴滴更是拥有微信等多方渠道做“深入”,可美团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所以说,其实聚合模式的背后依然还是需要运营在做支撑,美团即便走上了聚合模式路线,其结果依旧难以成功。在美团将战略调整为“food+platform”的时候,已反应出单靠流量扶持新业务是不够的,今年美团推出的生鲜业务也印证了这一点。

并且,其看似是业务调整,背后却是美团在被“实力打脸”。同时,也预示着美团在业务边界扩张上的失败。

究其原因,无非就是三个方面。

首先,美团在生态业务方面的整合能力不足。说白了美团只是一个单一的外卖平台,在大肆扩大业务边界之后,却没有直接有效的“消化”路径,业务做是做了,却也就是做了而已,但是具体怎么做?从一开始美团并没有想好。

其次,美团没有足够的资本做支撑。网约车也好、共享单车也好,都需要巨大的资本投入,某种意义上来说,本地生活服务其实已经偏离了美团业务范畴,对于美团而言是全新的领域,单纯依靠一个外卖平台,绝对无法支撑起这么大的盘子。

最后,美团无法放手一搏。作为上市公司,即便有钱,美团也无法做到放手一搏,因为美团还需要给股东交代。不可能任由业绩持续亏损,所以导致,美团对需要长期投入经营的项目无法持之以恒,短期内见不到成效,只能选择切割。

所以,美团终于盈利并不值得高兴,因为这并不是由于其业务增量所带来的,只是由于收缩创新业务板块而已。

原地踏步就等于倒退

美团之所以决心扩张业务边界,其实与美团自身意愿关系不大,是市场倒逼的结果。

可以看到,美团的竞争对手们无一不是在“生态构建”方面“大兴土木”,而如果美团不跟随市场的步伐,掉队将会成为必然。

所以,美团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但新增业务并未如愿成为美团的“新支柱”,反而将美团越拖越深,这就出现了让美团进退两难的局面,最终美团做出切割,相当于之前所做的都“打了水漂”,且得到的结果也远不是1-1=0,而是1-1<0。

因为在同一时间,其竞争对手们正在越走越远。在“流量红利”殆尽,“生态决定增值”的市场上,无法构建起自己的生态圈,就相当于只能依靠“留量”吃饭,新的增量市场基本也与自己无关了。

当然,彼时美团没有“安于现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团想借助业务边界的扩张,为自身再进行一波流量收割。

毕竟流量模式可以说是美团的发家之本,细数美团的生态扩张之路,2015年全资收购酷讯;同年与大众点评合并;2018年收购摩拜单车;再到推出网约车、共享充电宝等等业务。看上去好不热闹,可实际上为美团带来的增量实属有限。

在双重“打击”之下,美团也无法强撑,所以才会毅然减去“累赘”,专心外卖市场,但这同时也基本已经宣告美团的业务方向注定只能停留在外卖领域。历经几年时间,美团看似只是在原地踏步,实则在严酷的互联网环境下,原地踏步已与倒退无异。

并且,其实看上去美团是在想掀起一场全方位的生态革命,而实际上美团只是在收拢流量,垄断入口,目的还是想用“流量”支撑“流量”。

“流量”支撑不了美团太久

其实,现如今美团需要担忧的已远不是生态、增量或是流量等问题,而是如何才能保住现有市场。

据搜狐媒体号《中国食品报》数据显示,2018年美团每天赚走餐饮人1亿元,而若是根据最新财报数据测算,这一数字将变为1.7亿。

美团数次提升费率自去年以来就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比如自媒体企鹅号“南京动态早知道”认为,“通过连续大幅调升佣金抽成,成了短期内改善现金流、给股价提供一定支撑的唯一办法。”但长期而言,这样的举措除了逼得商家外逃,似乎没有其它结果。

而最新的问题则是来自,西宁电视台收视最高的节目《夏都零距离》所报道的“西宁商户反对美团“二选一”。

所谓“二选一”就是美团强制商户在他和竞争对手间,只能选择一家,若被拒绝,则会面临惩罚。例如据《夏都零距离》报道,商户王先生在拒绝美团的提议后,其店铺在美团的排名随即被拉到了最下方,配送范围也缩小到了500米,使其销售额大幅下滑。

不禁要问,这么做真的就能让美团“立于不败”吗?并且美团此举,若依据《电子商务法》所明确的“不得利用服务、技术等,对平台内经营者与其他经营者的交易进行不合理限制”,在西宁电视台《夏都零距离》看来,美团已然涉嫌违法。

美团为了“流量”可以说已经是“无所不用”,但显然“流量”也支撑不了美团太久了。

小结

美团业绩转正的背后,是以降补贴涨抽成、强制二选一及放弃生态业务为代价所换取的,对于美团而言这一模式并不健康;且在单一业务越发无法生存的大环境下,美团与主流市场也越走越远。

并且,美团收缩看上去是在与不良业务做切割,实际却是单靠餐饮流量无法带动非餐饮业务,在低转化现实之后的无可奈何。在受到流量限制之后,显然单纯依靠流量的玩法将走不下去。

所以说,美团“天花板”已现,并且无关行业,而是美团自己。

【完】

螳螂财经:泛财经新媒体,《财富生活》等多家杂志特约撰稿人。微信十万+曝文《京东走向“四分五裂”》创作者;重点关注:新金融、新零售、上市公司等财经金融等领域。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螳螂财经

    专注金融领域,区块链等。钛媒体2...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