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中国科技巨头错失XR浪潮,可惜了

雷科技 2023-06-08 09:32 发文

死磕一个产品七年的,恐怕也只有苹果了。

一天过去了,苹果Vision Pro的热度仍在发酵。有关Vision Pro量产的更多细节逐渐浮出水面,还有媒体爆料苹果第二代头显产品也已进入开发阶段,定价将更加亲民,预计2025年之后上市。

受利好消息刺激,6月7日早盘阶段苹果MR概念股大幅反弹,清越科技、得润电子、时空科技应声涨停,杰普特、立讯精密、智立方也纷纷走高。虽然外界不乏担忧、质疑之声,但不可否认苹果Vision Pro给行业带来了近期罕见的关注度。

苹果踏入赛场,竞争对手们内心想必十分复杂。一方面它们乐于看到AR/VR热度上升,引起更多用户关注,另一方面又要警惕被苹果抢走江山。海外厂商中,Meta和索尼遥遥领先,自然不会太害怕苹果的挑战。反观国内,还在坚守的科技巨头中,谁有能力和苹果掰一掰手腕?

(图片来自UNsplash)

 字节跳动:主动收缩的PICO仍是国内领头羊

在国内一众巨头中,字节跳动投入力度最大、布局也最广泛,当初重金拿下的PICO在全球VR市场都占据重要地位。但进入2023年后,PICO的负面消息不断,让人对其经营状况产生了一丝担忧。

今年2月,PICO被爆进行新一轮人员优化,裁员比例约为15%。据悉,PICO全球员工总数约为2000人,市场、运营团队是裁员重灾区,技术研发团队则逃过一劫。针对此事,PICO向媒体表示“是正常的组织架构调整”,也有员工在社交平台爆料称公司给出的裁员原因是项目管理出现问题,错不在员工。

算上当初的收购支出在内,字节过去一年多时间为PICO投入了近200亿资金。但随着元宇宙热度下滑、VR/AR出货量在2022年大幅下滑,字节也对这项目的未来产生了质疑。在裁员之后,有消息称PICO将2023年VR设备出货量目标下调50%至约50万台。

不过字节也没有一味收缩、削减投入,在该花钱的地方PICO并不含糊,且仍在积极探索新出路。

一方面,PICO仍在迭代新产品,去年9月推出的全新一代VR一体机PICO 4用户反馈不俗。今年4月,PICO 4 Pro也正式亮相,较PICO 4系列在硬件配置、系统和应用生态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升级。比如性能方面,PICO 4 Pro沿用高通骁龙XR2处理器,单核、多核性能较上一代产品分别提升20%和30%。

另一方面,PICO也加紧进军海外市场,拓宽销售渠道。根据IDC的数据,去年三季度PICO市场份额增长近2倍,亚洲、欧洲市场贡献突出。和Meta旗下的Quest系列相比,性价比是PICO最大的优势。在国内,PICO的份额优势更加明显,自2020年以来一直占据头名,巅峰时期超过50%。

对于字节跳动来说,PICO的表现可能达不到预期,但这和市场大环境的变化有很大关系,项目本身的潜力仍值得肯定。

小米:雷军亲自带货的AR眼镜何时量产?

作为国内最热衷于对标苹果的科技巨头,小米当然也没有放过AR/VR这股热潮,且和字节一样把重心放在硬件上。

2021年9月,也就是元宇宙概念最火的那段时间小米便曝光了Micro LED轻量化AR眼镜一体机概念机,时任小米云游戏负责人刘景岩还表示将在云游戏、元宇宙、AR/VR等领域进行全面布局。

不过小米AR眼镜的研发速度不算快,几个技术关卡始终难以突破,比如光学棱镜的视场角局限和芯片算力等。拖了近一年,小米生态链企业蜂巢科技才推出首款智能眼镜类产品米家眼镜相机。

这款产品的主导者是前小米生态链副总裁、手机部门总经理夏勇峰,蜂巢科技在研发过程中也得到小米大力支持,在两年内完成三轮融资,小米集团、顺为资本都是主要金主。最终采用的自由曲面光学棱镜技术,也在眼镜重量、成本、视场角等层面艰难找到平衡点。

至于小米自己王牌产品——无线AR眼镜探索版,直到今年2月的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才姗姗来迟。对于这款产品雷军也是相当重视并亲自到场推介,之后还在个人社交账号转发了不少演示视频和功能介绍文案。

(图片来自雷军个人微博) 

根据雷军的说法,微手势交互、大屏应用生态和互联互通场景是小米无限AR眼镜探索版主要亮点,控制在50ms之内的端到端延迟和视网膜级光学模组更是被重点宣传。不过这款产品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售价、量产时间尚未公布,后续是否会推出更多配套应用、内容生态也是未知。

值得肯定的是,在VR/AR这条赛道上小米算不上高调,但一直在坚持。

小米早在2016年就推出过VR盒子等硬件产品,有丰富的生产、研发经验,并作为代理商引进Meta Oculus Go系列产品,一直没有放弃对VR/AR业务的探索。易观千帆的数据则显示,去年三季度米家AR眼镜国内市场占有率首次挤进前四,份额约为8.5%,不少用户已经在憧憬下一代产品。

展望未来,小米或许不会大举投入,但也不太可能全军撤退。在国内的VR/AR赛场,小米始终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百度:主心骨离职,希壤平台面临边缘化危机

和上面两家专心做硬件的厂商不一样,百度将更多心思放在内容、系统等软件层面。在去年召开的世界VR产业大会发布的《2022中国VR行业50强企业》榜单中,百度名列榜首,力压HTC、歌尔股份、咪咕和科大讯飞等大厂。而百度在会上重点推介的产品,就是希壤元宇宙生态。

在2021年底发布的希壤平台,被百度成为“首个国产元宇宙”产品,随后有推出了希壤元宇宙底座MetaStack等补充产品,构成一个涵盖虚拟社交、远程会议、虚拟空间定制、全真人机互动等功能的元宇宙平台。

从官方资料来看,百度希壤截止去年年底共承接了120多项元宇宙活动和空间项目,囊括文旅、艺术和汽车消费等多个领域,其中包括百度AI开发者大会、Web3.0沉浸式元宇宙歌会等大型项目,也算做出了一些成绩。

虽然百度也有推出VR一体机,但主要是针对行业场景做定制化产品,并不准备大规模推广。希壤才是百度在VR/AR领域的王牌,其目标是成为国内领先的交互平台,李彦宏也多次为希壤站台吆喝。但进入2023年后,百度的工作重心迅速转向了AI大模型,希壤逐渐被边缘化。

5月19日,界面新闻报道称百度希壤业务负责人马杰已于近期离职,团队内也有部分人员转岗或直接离职,内部陷入动荡。据爆料,短期内看不到盈利希望、成本过高以及AIGC业务占据了公司更多资源,都是希壤被打入冷宫的重要原因。

追溯百度AR/VR发展历程可以发现,高层对这项业务的态度一直在变化。早在2018年,百度就和优信二手车联手开发了VR全景看车技术,和阿里、腾讯一样是国内较早切入VR赛道的大厂。但同样出于商业化考量,百度并未持续加大投入,反而将更多资源投入到自动驾驶相关业务上,直到元宇宙爆火后才重新捡起VR这门生意。

这也是百度一以贯之的策略:一切跟着风口走。如今AI大模型正当红,必然会占据集团所有核心资源,其他不能赚钱的业务都要靠边站,希壤被被边缘化完全可以预见。但百度也没有完全放弃VR/AR,未来会不会卷土重来,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了。

爱奇艺:AR/VR技术+内容生态能否玩出新花样?

相比百度,爱奇艺的野心更大,AR/VR业务布局也更完善,硬件、内容两手抓。

爱奇艺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强项是内容生产,早在2018年便打造了号称国内首部科幻动作题材AR作品《无主之城VR版》,甚至入围了当年的威尼斯电影节。目前,VR/AR设备的主要应用场景还集中在游戏、影视娱乐等少数领域,正好可以发挥爱奇艺的优势。

硬件方面,爱奇艺有自己的王牌——奇遇VR一体机,目前已经更新到第三代产品。最新推出的奇遇 MIX VR一体机采用4K超高清显示屏,内置高通的骁龙XR2处理器,视觉效果较上一代产品又有大幅提升。和Nreal、雷鸟等硬件厂商的合作,则可以进一步加快硬件研发、生产速度并实现资源置换,可谓互惠互利。

去年9月召开的“爱奇艺iJOY悦享会”上,爱奇艺公布了一项名为“全域沉浸《风起洛阳》VR”的新项目尤为引人瞩目。按照爱奇艺的介绍,这是一项融合AR、实景、真人角色扮演等诸多元素在内的沉浸式VR互动项目,玩家通过佩戴VR设备参与活动,体验沉浸式的剧情互动。

这一项目,也可以看作爱奇艺AR/VR项目从线上走向线下的起点,也表明了爱奇艺的野心。然而,现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爱奇艺的VR项目困难并不少。

今年5月,有消息称爱奇艺旗下VR公司梦想绽放科技有限公司CEO熊文、COO孙峰即将离任,并开启大裁员。不久后,还有媒体爆料爱奇艺奇遇Dream Pro打卡返现活动出现各种bug,包括服务器中断无法打卡、已完成任务却没有返现等。

针对此事,梦想绽放公司和爱奇艺奇遇品牌负责人近期都做出了回应,前者承认近期资金确实比较紧张,但也有不少用户存在作弊现象,后者则表示活动期间数据核查、监控确实存在漏洞。

短期来看,打卡返现争议不会改变爱奇艺AR/VR业务的命运,但也给爱奇艺敲提了个醒。VR/AR受众依旧有限,在拉新获客和成本控制上,爱奇艺需要花更多心思寻找平衡点。此外,平台的付费体系、内容生态也仍有完善空间,需要不断改进相关规则。

消失的巨头们:腾讯快手真的彻底放弃AR/VR了吗?

最后的最后,还是要谈一下那些大举撤退的巨头们。首先要提及的,当然是昔日投入巨大、一直和字节跳动争C位的腾讯。

2月16日,腾讯XR部门被爆整体取消,300多名员工只有两个月缓冲期寻找内部活水机会或直接离职,项目的负责人沈黎也在去年11月离职。在撤销之前,腾讯XR部门共有基础平台、视觉实验室、内容平台、媒体技术中心、美术与设计中心等九个下属团队。

过去几年,马化腾本人多次为“全真互联网”概念摇旗呐喊,将XR视为腾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如今一朝解散,外界不禁哗然。放弃收购黑鲨之后,腾讯靠第三方公司布局VR/AR赛道的希望似乎也彻底幻灭了。

腾讯之外,快手也在今年早些时候打起退堂鼓。今年2月,快手元宇宙及全景视频项目负责人马英武宣布离职,创作者不再享受单独扶持、项目转向常态化运营,快手也不再提供额外资源。在年初接替前CTO陈定佳掌管技术部门的快手副总裁于冰也对VR全景视频团队的成果不太满意,有意将更多资源转移到云业务上。

说到底,VR/AR是一个烧钱的业务,对大厂的财力、决心都是一个考验。最近两年互联网行业处境并不理想,大厂节省弹药是理所当然。但VR/AR的未来依旧不乏想象力,大厂也未必会全盘放弃。

就在解散XR部门的消息传出来不久后,腾讯又传来另一个动态:或牵手Meta成为Quest 2的国内代理商。截止目前,此事仍未得到官方确认,不过也可以侧面证明腾讯想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毕竟科技圈的风口来了又去,谁也不知道VR/AR会不会东山再起。

大厂的想法也很简单:在有限的选择内,为自己多加几层保险。

写在最后

根据青亭网的统计,2022年AR/VR行业融资总额为34.9亿美元,其中AR领域23.26亿美元,VR领域则为11.63亿美元,同比均呈下滑趋势。最新消息显示,今年一季度AR/VR企业风投总额仅为8亿美元,同比暴跌74%。

苹果Vision Pro的发布虽然给增强了从业者信心,但这股良好势头能延续多久相信大部分企业、投资者心里都没底。展望后市,VR/AR行业仍充满不确定性。上面这些科技巨头能坚守下去,已经是行业最大的胜利。

竞争当然是少不了的,但现在最重要的,还是齐心协力做大蛋糕,让大盘焕发活力。只有行业向好,身处其中的企业才能看到坚持下去的希望。

风险提示: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来源:雷科技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雷科技

    专注AI硬科技,关注与科技有关的...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