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EBC时代 ,大型企业软件是“大国重器”

胡说成理 2022-04-28 09:26 发文

文/当下君

什么可以增加我们在数字化时代的弹性、韧性和反脆弱能力,有个概念你可能需要知道,那就是EBC。

前不久,笔者采访了一个500强企业的CTO,IBM企业咨询出身,他告诉我一个观点,以前只是一部分企业需要ERP,但未来所有的企业都需要EBC。

EBC是一个概念、一种能力,但它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作用,说是“大国重器”也不为过。

1、VUCA时代的反脆弱能力

事实上,当人类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开始用字节来记录数据,当人类第一个互联网系统(阿帕网)开始实时传输数据的时候,我们人类就开始了用数字化建设一个元宇宙的开始,而且是一个单向、不可逆的过程,也是把我们送上了开始“脆弱”的单向通道。

2009年谷歌公司的三篇论文奠定了大数据科学的火热,与之伴随的是承载大数据的基础设施加速云化。

曾经,在任何地方、使用任何设备访问、计算和存储你的数据,是产业互联网带给我们的盛世天启,它展示了一个全球化、低延迟、广域分布数字化财富的时代的到来,数字工具加速了生产要素在生产力体系内的传播速度,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经济格局和财富增长方式。

然而,虚拟世界和物理世界并不能真的分离。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环境愈发艰难,很多国家疫情持续肆虐,且看不到控制迹象。在疫情造成的经济承压下,各国贸易摩擦不断,逆全球化思维兴起。

在这种情况下,用数字式的方式“物理切断”另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变成了一个相当便捷的选择。

中国这几年在采购先进制程半导体上的窘迫,已经引起了我们深深的思考,但是,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的一些骚操作更是刷新了我们的认知上限。

甲骨文和SAP,身在全球最大的数据库和企业管理软件的供应商之列,在俄乌冲突开始之后,两家企业分别宣布暂停在俄全部业务,给俄罗斯的产业数字化转型带来巨大影响。

一般来说,能使用甲骨文和SAP这样量级的企业,都是大型机构,比如金融机构、大型银行、特大型企业、产业巨头等等,这也意味着,一旦其核心信息系统被禁用,这些企业将会面临业务停摆、数据泄露、无法升级等种种困难,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显示了,这些堪称“数字化脊梁”的大国重器,一旦被“打断了脊梁”,将给所在企业和国家带来无穷的伤害。

甲骨文和SAP的暂停业务,与Figma对大疆的账号禁用,用同一种形态提醒我们,中国的大型企业正比以前任何一个时刻面临“数字化霸凌”的挑战。

但是,我们不可能因为这类事件的发生,就中断我们正在进行的数字化建设,相反,随着中国及全球经济数字化的加速推进,大型企业更需要通过数字化转型重构核心竞争力,以适应新时代需求,维持高质量发展。

也许你说,我们自己也有AI企业、也有云计算巨头、也有大数据企业……没错,但是,这些都只能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壁垒。

为什么笔者反复要说大型企业软件是“大国重器”,其实也很简单:

首先,全球的软件企业数不胜数,可是能够开发大型企业软件并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的,屈指可数,这有点像航母、核武器,拥有就是一种大国实力的象征;

其次,大型软件企业复杂性超级高,我们前面说的各种前沿技术,其实都在大型软件中得以应用,EBC的竞争力也就在于,可以把以上所有的能力“封装”“组合”起来;

最后,中国的数字化转型,目的是构建中国企业乃至中国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而这些“基石”显然只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更是我们为何反复强调金蝶等大型企业软件也是“大国重器”的一种的本质原因。

在加速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加强我们反脆弱能力,是一个具有紧迫性的话题。

笔者认为,当今的中国特别是大型企业、政企用户的数字化反脆弱能力,应该具有三个层次的能力准备。

第一个层面是“有无”问题。

如今,我们还在享受技术全球化的福利,我们的企业也遵循开放的原则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有竞争力的大型软件、企业管理软件。但是,我们要意识到,这种“断供”的发生是随时可能出现的,也是“随手”就可以切断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发展有自主可控的大型企业管理软件和云计算架构,以在关键时刻可以实现实时性的替代,应该说,得益于中国信息产业多年的发展,这已经不是问题了。

第二个层面是“好坏”问题。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技术的尖端性和系统与业务的强耦合,中国80%的大型企业、机构还是主要在使用IOE的产品,某种程度上,这一方面是因为解耦困难、迁移风险较大;另一个方面也是因为国际企业在某些领域的确和我们有技术代差。

所以,从长期来看,在解决了“有无”问题之后,我们必须让我们的大型软件变得更好用、更有竞争力,使得它们不仅仅是解决“有无”的无奈选择,而成为企业的主动选择。

第三个层面是“敏捷”问题。

之所以反复强调反脆弱,并不仅仅指的是“断供”这样的极端事件。

更重要的是,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剧,不同企业的数字化能力成为了重要的竞争力基础。

例如,如果真的出现“断供”,以至于正在使用的信息系统无法及时支撑企业变化的需求时,企业能否以最敏捷的方式,完成业务的线上无感切换?

又比如,在疫情挤兑有限的资源的时候,系统能否提供足够的弹性?

更比如,当跨界颠覆式创新频发,行业洗牌不断的当下,你的企业能否抓住机会,抓住转瞬即逝的新兴的业务发展机遇窗口?

整个时代其实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一切的宏观技术基础,但也给企业空前的选择,而本文则希望告诉你,什么才是选择高敏捷性、可组装的企业数字化能力的标准。

2、解耦与重构

如果第一节说的是目前高不确定性时代,我们已经对大型企业管理软件的国产替换做好了准备,那下面就要谈的是,怎么替换?

能建新房子,是一种能力;能把旧房子里的东西完好的、有逻辑的搬到新房子里,是另一种本事。

这和我们谈的主题有什么关系呢?很有关系,比如,我们曾经多次谈及EBC,即企业业务能力(Enterprise Business Capability)。

简单来说,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已从ERP(企业资源计划)时代进入EBC(企业业务能力)时代。ERP不再只侧重“资源”或“计划”,正在慢慢从“企业”转移焦点,正在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更加广泛的东西,也就是EBC。

EBC到底是什么,是ERP的升级么?

从宏观的概念来看,ERP和EBC虽然是对企业数字化能力建设的两个历史阶段,但是,它们的本质并不完全相同。

ERP的本质是软件,某种程度上,它是上一代的企业管理软件的总称或代称,它在企业数字化1.0的时代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在那个IT资源非常昂贵的时代,ERP优先把企业经营中的人、财、物、事等要素进行了信息化、在线化,后期ERP就成了所有企业管理软件的代称。

EBC的本质是能力,我们不能用单纯的某一个技术应用来界定一个体系是不是EBC,比如云原生、比如AI、比如RPA(流程机器人化),因为EBC可能需要这些技术,但有这些技术的未必就是EBC。

那EBC的核心标准是什么?笔者的简单理解是,全局数字化下的可组装。

EBC的重要特性“可组装“(Composable)并不难理解,你可以简单的认为,把基于元数据的数据编织能力,和各种具体的数据运用能力(云原生、AI、大数据),组装成PBC(可封装的业务能力,Packaged Business Capability),进一步构建EBC平台。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高度的弹性、韧性和灵活性,是EBC的重要价值,那为什么说它对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至关重要呢?

简单两个词,解耦和重构。

越有规模、越有精细化管理需求的企业,如大型企业、政企、金融机构,就越早的上马ERP,这是一个时代特征。

ERP也在进化,支撑ERP的技术体系也在进化,这就导致了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建设,企业的信息化财富早已和代代升级、叠屋架床的ERP深度耦合在一起,密不可分。

商业世界的规律往往是,这一代的骄傲,就是下一代的包袱。

在1990年代就上马ERP,说明这个企业在1990年代很厉害;但在2022年,要从1990年代搭建的ERP平滑升级到下一代系统,解耦就是最大的考验。

ERP厂商,特别是外企,是不会承担解耦的义务的。从商业逻辑来讲,传统大型软件在设计上就是反解耦的,因为这样用户就必须一代代的用下去。

所以,当A厂的锁不提供开锁服务的时候,你就需要B厂的技术来帮你开锁,比如,金蝶的EBC。

解耦的关键要素是什么?第一,元数据不能损失;第二,迁移的时间不能太长长;第三就是业务的运转要维持有序。

这三条做起来,真的很难。

假设,莫高窟的洞体快要坍塌了,人们需要把最珍贵的元数据(也就是壁画)都切割下来,换到新的洞体里面去。

那么怎么办?第一是分离壁画要足够快,足够完整;第二是取下来到装上去不能太久,否则壁画会损毁;第三是新的洞窟的尺寸要无缝承接这些壁画,所以新的洞窟要高速且准确的构建。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解耦加迁移的过程。

所以,为什么只有EBC能解耦ERP?

第一,体系理念上是兼容的,EBC是ERP体系基础上的跃迁,它天然具有某种向前兼容的特性,至少在体系架构层面是有这种特性的。

第二,新一代的EBC企业有强大的动力去做解耦的工作。因为这一代的EBC厂商,比如金蝶,它们是ERP时代的成功者,但距离国际巨头还有差距,它们有动力帮助企业解耦,只有这样才可以顺势占据数字化转型的下一个市场结构性机会。

解耦和重构,其实是把一个环节拆开成了两部分来讲。真正实操的时候,解耦的同时就重构了,怎么做到呢?

这里就是EBC的“可组装”特性发挥最大价值的时候。

举个案例,新冠肺炎疫情刚刚爆发的时候,华海通信原来用了10多年的国外系统不能再继续使用,需要用本土系统。

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金蝶接到这个任务,并组织团队奔赴天津,仅仅用了68天的时间,就上线了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全业务场景协同解决方案”,完全替换了客户花费10多年建成的184个国外系统,覆盖LTC、PTP、ITR、IPD四大核心业务流程,以及全业务场景,如研发、销售、工程项目、生产制造、供应链、财务、人力资源等,确保了华海的每一位员工在信息系统的链接下更高效地工作,保障了其业务在疫情背景下的连续性。

如果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替代”,那么,办法就应该是,金蝶替华海通信打造一套新系统,也包括184个子系统,然后把以前系统里的数据一点点的迁移过去。

这需要多久?一年?两年?

事实是,68天,就替换了10年建成的184个国外系统,这不是神话,而是超强的解耦能力和超强的可组装能力的结合,这其中展现的价值,就是EBC的可组装特性赋予企业的韧性价值,这就是重构。

但是,这还仅仅是第一步。

3、再次出发,战胜80%的对手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科普,一家又一家企业的加入,EBC已经从概念变成了赛道,从赛道又变成了具体的产业竞争格局。

这一领域仍然遵循基本的经济规律——在保持技术领先性的前提下,谁能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更广适配的方式把EBC在千行百业落地,谁就有可能获取生态细分赛道的支配权。

所以,我们前面谈的解耦和重构,其实主要是解决的是迁移的问题,但迁移不是企业的唯一需求,它们的需求是被赋能更高的战斗力。

笔者采访了一个500强企业的CTO,IBM企业咨询出身,他告诉我一个观点,以前只是一部分企业需要ERP,但未来所有的企业都需要EBC。

以前什么样的企业需要ERP?其实主要是两种,一类是金融企业,另一类是需要精细化管理的企业。

金融企业很简单,因为金融本身就是虚拟的,它们的产品和交付都是天然数字化的,所以它们需要大型的管理软件来精准管理自己的财富。

另一类企业很有意思,那就是比较“苦”的企业,特别是依赖供应链的企业,比如,上一代的国美、苏宁,这一代的京东、华为、拼多多。

后一类的企业为什么需要高度精细化的数字化管理?因为它们的利润薄如刀锋,是在每一个环节里一点点优化“省”出来的,是基于每个局部的“最优”做到全局化的“较优”。

相反,房地产企业倒不怎么需要精细化的能力,因为房地产企业的核心能力是拿地,拿到合适的地价就能有巨大的利润空间,所以它们不需要精细化。

但是,中国经济粗放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地产企业制造经济神话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的每个企业(即使是纯粹的内贸企业),都是在与全球的供应链合作,与全球的生产力竞争,都需要数字化的管理能力,这些能力可能包括链接和服务客户的能力、链接和赋能员工的能力、数据驱动业务的能力……

好,你可能觉得这样举例很空泛,那我们就以金蝶的EBC实践,来解读一下这些能力。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机器人”成为代表委员建言的高频词,Robotics(机器人学科)这个词更是首次在这一场合被提出。

一般而言,Robotics这个单词指的是机器人学科。不过,在具体的语境中,Robotics被具象化为“具有智能化、自动化等特点,且能够辅助人类完成任务的场景化机器人,包括了自动化设备和软件系统”。

给这句话画个重点——“自动化设备和软件系统”。

简单说,机器人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我们认为有“肉身”的,比如工业机器人、农业机器人,这些我们也叫“自动化设备”,它们干一些“精细的苦活”,比如有毒的喷漆、比如高温下的焊接……而第二种,就是没有“肉身”的机器人,它本身就是一种程序,程序是无形无质的代码。所以,这类又被称为“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简称RPA。

比如,你打给某个银行的咨询电话,对面的可能是个智能客服机器人,这就是RPA的一种。

你可能要问,这和金蝶、和EBC有什么关系?

大有关系,其实这就是PBC能力的一种具体表现,它可以把各种数字化能力封装进PBC模块,然后基于金蝶云·苍穹的PaaS平台去发挥作用。

企业需要什么,就封装什么,这就是PBC。

简单说,这就是一个造乐高积木的能力。但是,这些积木可不是真的“积木”。

它们可能是封装了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积木”。

它们也可能是封装了统一报表平台、业财融合等业务能力的“积木”。

它们可能是给特大型企业用的“积木”,也可能是给中小企业用的“积木”。

比如,在读到这篇文章之前,你会觉得金蝶是个人工智能企业么?你会觉得金蝶和机器人业务有什么关系么?

但是,近日,金蝶与招商局集团就签订了一个RPA的采购框架协议。根据框架协议,金蝶将与招商局集团一起共建招商局集团RPA运营管理平台,为招商局集团及各二级公司提供全面的RPA运营管理能力,助力招商局实现智慧管理运营。

换句话说,招商局不仅选择了金蝶云·苍穹RPA提升数据智能自动化管理能力,而且把两家20多年的合作,从财务端延伸到业务端,从财务领域扩大到数据智能场景,实现了企业的智能化转型。

这个方案的技术底座,就叫金蝶云·苍穹RPA,是基于金蝶云·苍穹平台构建的RPA+ERP+AI一体化的数字化劳动力解决方案,这里的“数字化劳动力”,就是我们说的PRA。

那这个领域可以提供哪些机器人呢?简单一点来说,目前已经提供的——包括一键报税、一键网银、卓越中心、合同对比、简历筛选、机器人客服、票据自动查验及核销等多层次细分领域场景化服务的RPA

而且,这些RPA已签约过众多大型企业,如物产中大、济民可信、玉柴物流等,助力企业加速智能化转型。

看完大企业的例子,我们再看一个“小”企业的例子。

作为面部护理连锁领导品牌,樊文花始终引领行业发展,将面部护理从传统美容院细分出来,首创“产品+服务”的面部护理模式。

樊文花的规模多大呢?它有750万用户,一年服务2000万人次。

对比前面的招商局这样的霸王龙体量,樊文花是一个很小的企业。

但是,樊文花又是一个连锁性的企业,对企业管理有研究的人应该知道,连锁企业的管理难度是非常高的,而且环节多而琐碎。

这是一类典型的需要数字化赋能(因为之前没有数字化基础),也需要精细化的解决方案的企业。

但是,为了直击连锁零售行业共同关注的终端痛点问题,给“一体化门店零售平台”做一个行业示范,金蝶还是推动了这次合作。

具体说来,樊文花将基于金蝶云·苍穹,构建“一个平台”,即收银、库存、订货、运营等一体化零售平台;打通“两个应用”,即移动和PC两端应用;服务“四级用户”,即品牌总部、城市分公司、加盟商、门店用户,最终做到“破除信息孤岛,全方位赋能门店,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降本增效”。

如果按照以前金蝶的服务标准,这样的“小”客户的服务成本是很高的,因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所有该有的,都得有。

但是,现在金蝶却对这样的客户甘之如饴。为什么?因为中国有几十、几百万家类似樊文花需求的企业。

这里面的“谜底”,还是金蝶云·苍穹的PBC能力。

简单说,金蝶可以把为樊文花这类企业开发的能力进行PBC封装,以后,只要有类似的需求,就可以基于现有的模块,搭建出一百个、一千个类似的一体化门店零售平台。

你说,这对金蝶是不是非常合适的生意?对樊文花来说,又何尝不是乘着数字化转型的东风,尝到了智能商业时代的蜜糖?

能大、也能小,能做机器人,也能改造整个企业的财务中台,类似的案例,太多太多……这些,都是中国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缩影。

为什么我们说,金蝶这样的企业迎来了一个最好的时代?

第一,是因为中国的新基建需要的是整个经济的数字化转型;

第二,是因为EBC这样的能力是中国数字化转型需要的。

EBC在金蝶的具象化之一,就是金蝶的PaaS平台——这个被金蝶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徐少春在内部力推的自主研发平台,也就是文中高频出现的“苍穹”。

徐少春表示过“公司在企业级平台上的研发投入将近50亿元”,内部重视程度及投入力度,可见一斑。

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 ,是苍穹平台命名的由来。这个集全公司之力投入的平台,成为承载着金蝶雄心壮志的“数字底座”,也让金蝶进一步拓宽了护城河。

我们可以看到,金蝶云·苍穹是一个包揽了SaaS和PaaS,但又涉及更完整的的数字化能力的,“操作系统”这个层级的云原生底座。是一个立足在为产业广泛赋能的基础之上,服务于未来产业的系统生态。

金蝶是EBC概念的最佳践行者,但金蝶并不等于EBC。从金蝶的角度来说,EBC只是其为企业赋能实践的一个方法论;对于中国的产业界来说,金蝶是一个让人们看到EBC魅力的最好窗口。

我们相信,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EBC的概念会有更多的升级、延伸和变体,但我们不能忘记的是金蝶做出了最初但也最坚决的选择。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胡说成理

    胡喆和他的朋友们,探讨智能时代的...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