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4500万人的饭碗,1/6的税收,中国没了外资会怎样?

财视传媒 2021-12-23 17:31 发文

近期,外资品牌仿佛进入了“多事之秋”。

加拿大鹅、LV、迪奥、欧莱雅、曼秀雷敦、星巴克、歌帝梵、梦龙等国际品牌因虚假宣传、产品质量及食品安全等问题被行政处罚,还被官媒频频点名批评。不仅如此,还有许多外资品牌频频闭店。以沃尔玛为例,从2016年到2020年,沃尔玛在国内已经关闭了80多家门店,仅2020年就关闭了11家。

外资品牌接连被曝光、被媒体点名批评、频频闭店等现象也诱发了部分人的错觉,仿佛中国已不再是适合外资生存的土壤。

来源:摄图网

事实上,中国的行政处罚不仅仅只针对外资企业,在监管趋严的当下,企业只要是存在违法及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就会被处罚,我国处罚条例并不“双标”,不分企业是内资还是外资。此前泡泡玛特曾多次因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被罚,还曾为抄袭道歉;国内造车新势力巨头之一的小鹏汽车近期也因为违规采集人脸信息被处罚,甚至还登上了微博热搜;而中国互联网巨头企业,之前也因存在垄断行为被相继处罚。

但少数舆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并就此夸大其词,网络上有关“把外企赶出中国”、“抵制国外品牌”、“不要占用我们国家资源”等声音不绝于耳。不得不说,他们真的考虑到外资撤离带来的严重后果了吗?换句话说,我们真的到了已经不需要外资企业的地步了吗?

“就业伤不起”

其实,认为外资是占用国家资源的这种想法本身具有很大的误导性,如果外资撤走,对我们的影响可能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想象,其中,最显然易见的就是,这将会导致大规模失业及税收大幅度减少。

此前,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外资企业占市场主体2%的比重,占全国城镇就业人口的1/10,贡献了我国1/6的税收,2/5的进出口。

来源:摄图网

根据官方估算,全部外商投资企业吸纳的直接就业人数超过4500万,更不要说靠着外资生存的无数供应厂商、上下游企业,估计人数得以亿计。

近两年,三星在我国的最后一家手机工厂撤店时,直接导致了1000多人失去工作,当许多“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被告知工厂将撤出中国时,他们脸上的表情可想而知。

当前,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小微企业不景气,就业压力本来较大,如若外企撤离,无疑是推高了国内失业率;如若外资撤离的趋势不能制止,不知多少人要失业,多少人找不到工作,多少人因此还不起房贷,生活跌入谷底。

上下游之殇

如果外资撤走,对中国制造业的上下游影响也很大。

2013年9月,高峰期多达7000人的包装印刷企业东莞快联达因为客户订单转移到东南亚,导致老板直接放弃工厂。2014年,中国最大的手袋厂之一理文手袋声称,由于公司订单被转移到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2014年公司利润剧减55%。2016年5月30日,在供货商的追债和员工的抗议声中,珠海及成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告倒闭;自此,这家全球最大的手机金属外壳OEM加工商在中国大陆的工厂悉数关闭。

若外资品牌真的都被“赶出中国”,对国内造成的影响又何止这些?

当下,中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知道,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绝不意味着要走封闭僵化、闭关锁国的老路,而是要推动更深层次改革与更高水平开放的良性互动。而一旦外资撤离,国内经济将更加趋向于内循环,这并非是我们想要的。

来源:摄图网

更何况,在过去40年中,外资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我国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独特且重要的贡献。此外,不可否认,引进外资是有助于我们学习国外先进生产经验的。比如说我们的“中国制造2025”:通过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毫无疑问,这就需要借助外资的力量,来增加我们的制造经验。

同时,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来说,外资可不仅仅是创造了国内就业,还推动了土地的工业化使用和城市化的加速。

其实,国家对外资企业的态度始终十分明确,那就是开放。不久前,商务部还发布了《“十四五”利用外资发展规划》:在多领域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引导外资更多投向数字转型、节能环保、生态环境、金融服务、医疗、健康、养老等行业,这无疑将为外资企业迎来更多新的发展机遇。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对扩大开放、加大引资作出部署。会议要求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制度型开放,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投资,推动重大外资项目加快落地。

不负责任的舆论,是该管管了!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都曾表示,外企的撤离并非好事,甚至会严重影响一些已经成型的产业链。

结合当下来看,外资品牌接连被曝出问题,无疑反映出其在生产及管理等方面都存在漏洞,在监管趋严的大环境下,这些外资品牌应该更加谨慎,该整改整改,该解决解决。

来源:摄图网

但是,如果类似“把外企赶出中国”、“抵制国外品牌”、“不要占用我们国家资源”等的杂音越来越大,且被某些人刻意带节奏并进行恶意炒作,那么,就容易让一些外企误以为这是有意驱赶,再度降低在国内发展的信心。毕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企业投资办厂或转移生产线,乃至关门倒闭原本是常态,国内监管趋严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有力保障,这些无需过多聚焦解读,更不能恶意炒作。否则,便是给企业施加舆论压力,变相干涉其正常经营,破坏营商环境。

值得重视的是,对于网上部分不负责任的舆论,是该好好管管了!毕竟,类似舆论是带情绪的,是可以带节奏的,是会给企业乃至社会正常发展带来伤害的!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财视传媒

    做优质商业内容提供商、商业短视频...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