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掉链子”的宁波银行,何时突破估值阈值?

向善财经 2022-06-14 09:33 发文

今年以来银行股整体低迷,不少银行的市净率不足1倍,其股价也出现了大面积的“破净”。尽管以宁波银行为代表的少数几家银行仍维持着不错的市场表现,但从5月以来,宁波银行的股价便不复坚挺,同样迎来了跌跌不休之势。

而在这种情况下,宁波银行迎来了机构的密集调研,其中就包括为人熟知的顶流基金经理易方达张坤。

但有意思的是,在5月31日张坤调研宁波银行的前一日,宁波银行温州分行就因多项违法违规行为,被中国银保监会温州监管分局罚款95万元。而在更早之前的5月27日,宁波银行又被宁波银保监局罚款290万元。

有金融分析师认为,机构密集调研反映出市场银行板块估值修复、股价后续表现存在期待。但在这关键时刻,城商行中的“优等生”宁波银行却“掉了链子”,这不禁令人疑惑宁波银行到底怎么了?其未来是否还有新的进步空间?

违规被罚得“正常”和“不正常”

关于宁波银行上述的两起行政处罚,公开信息显示:宁波银行温州分行的违规内容包括未按项目建设进度发放贷款;个人贷款资金违规流入第三方证券存管账户;个人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而宁波银行涉及的主要违法违规事实为非标投资业务管理不审慎、理财业务管理不规范、主承销债券管控不到位、违规办理衍生产品交易业务、信用证议付资金用于购买本行理财、违规办理委托贷款业务、非银融资业务开展不规范、内控管理不到位、数据治理存在欠缺等等。

从资料来看,宁波银行的问题似乎集中在违规贷款和投资理财等领域,但实际上这两项问题也正是宁波银行的“老毛病”。

据天眼查APP显示,今年4月18日,宁波银保监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代理保险销售不规范及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违规向土地储备项目提供融资、非标投资业务资金支用审核不到位、房地产贷款授信管理不到位。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第(五)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分别罚款人民币30万元和220万元,共计被罚款人民币250万元。

而在去年7月23日,据苏银保监罚决字〔2021〕28号、29号、31号,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行因对信用卡现金分期和个人贷款贷后管理不到位,被罚款35万元。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京中山北路支行因流动资金贷款贷后管理不到位也被罚款35万元,陈某对贷后管理不到位负管理责任,被警告并处以5万元罚款。

除此之外,在2021年7月13日,据甬外管罚[2021]7号,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违反规定办理经常项目外汇业务,违反规定办理资本项目资金收付,被责令改正,罚款100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04.85万元。

同日,宁波银行又因多项违规事实被予以警告,并处以286.2万元罚款,违规事实包括违规为存款人多头开立银行结算账户;超过期限或未向中国人民银行报送账户开立、变更、撤销等资料;占压财政存款;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或者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假名账户等等。

从客观来看,虽然银行被罚在金融界早已见怪不怪、甚至是习以为常之事,而且与银行雄厚的资产市值相比,来自监管机构的罚款几乎是不痛不痒的“毛毛雨”。

但值得注意的是,建立在违规违法基础上的增长势必是存在风险和漏洞的,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银行在市场周期转变中的不确定性,正如此次机构调研前夕,宁波银行出现的“掉链子”的情况,或许正是其在资产规模快速扩大过程中所不得不面对的内部风险管理烦恼。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本次机构调研中,当问及宁波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时,宁波银行的回应是始终坚持“控制风险就是减少成本”的风险理念,持续完善全面、全员、全流程的风险管理体系:在业务准入层面,实施统一授信政策;在风险识别层面,滚动开展行业研究;在业务审批层面,实行独立授信审批。

但即使如此,宁波银行却依然出现了如此密集的行政处罚事实,这很难不令人忧虑其内部资产的风险管理情况。毕竟银行生存的根基是公众信任,特别是在河南、安徽等多家村镇银行出现取不出钱等一系列“暴雷”事件后,由银行内部管理漏洞所引发的公众信任危机或将成为每一家银行都绕不开的风险考验。

成长潜力与市场风险挑战同存

从营收业绩来看,宁波银行无疑是城商银行,乃至A股上市银行中数一数二的存在。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到2021年年末,宁波银行资产总额突破2万亿元大关,达到20156.0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3.9%;实现营业收入527.74亿元,同比增长28.37%;实现归母净利润195.46亿元,同比增长29.87%。

而在2022年Q1季度,宁波银行营收152.63亿,同比增长15.4%。其中,净利息收入94.94亿同比增长12.59%;非息收入57.69亿元,同比增长20.34%。最终实现归母净利润57.2亿元。同比增长了20.8%,环比增长9.83%。

另外,从资产规模上来看,宁波银行目前仅次于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和江苏银行;从二级市场的PB值看,宁波银行当前的(6月13日)市净率达1.55倍,高于“零售之王”招行的1.27倍,远超一众头部城商行。

不过深入来看,在宁波银行的营收数据中仍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净息差同比下降明显,波动幅度较大。宁波银行一季报的净息差为2.24%,去年同期的净息差为2.55%,净息差同比下降了31bps。

而之所以有此情况,一方面与宁波银行去年同期的净息差高基数有关,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与外部LPR下调政策对宁波银行的持续影响,以及银行资产收益率下降有关。

二是手续费即佣金净收入增长表现一般。在宁波银行的手续费收入组成中,代理类业务手续费收入占全部手续费收入的80%左右。而代理类业务主要是大财富管理相关的业务,包括代理基金销售,代理理财销售,代理保险,代理信托等。

但在今年一季度,整个资本市场都面临着股债双杀的下行局面,基金代销和理财发行同样压力巨大,即便是财富管理之王的招商银行,一季报财富管理业务收入也同比负增长11%。

尽管宁波银行此次并未负增长,但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前边提到的宁波银行在投资理财方面的多次违规,其是否存在用违规换取增长的可能?

三是核充率下降明显,资本消耗较大。

一家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越接近于监管红线,它能扩张的风险资产就越小,但更少的风险资产只能带来更少的收入,甚至出现负增长。因此,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越高的银行,其成长空间就越大,反之则越小,这一指标既关系到银行的安全,又关系到银行的成长空间和估值水平。

而今年一季度宁波银行的核充率为9.93%高于去年同期的9.39%,但比去年年底下降了0.23个百分点。虽然去年4季度宁波银行完成了配股,导致核充率增加,但今年一季度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致使其核充率下降了23个基点,资本消耗巨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宁波银行的短期成长估值。

总的来看,在短期的内部业务调整和外部金融政策的影响下,宁波银行虽然有着不小的增长波动,但其在成长性方面仍处于城商行前列。不过在盈利质量方面,虽然区域性银行与股份制银行并不在一个市场维度上,但宁波银行作为区域性城商银行的龙头,且以其在资本市场的体量,其想要再作突破,就只能超越区域性银行,与招商银行等少数股份制银行对标。

但受制于区域性银行的市场劣势,所以在净资产收益率的净息差方面,宁波银行与招商银行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不过随着宁波银行对华融消金70%股权的受让完成,其打破城商行区域经营的桎梏,发力全国性的消费金融业务已提上了日程。但从目前各大消费金融公司披露的财报业绩来看,消费金融赛道分化明显,已经呈现出强者恒强的局面。

尤其是以招联、兴业、马上和中邮四家消费金融公司的净利润占所有盈利消金公司净利润的比重超五成。而虽然宁波银行在城商行中名列前茅,但在消费金融赛道终究错失了先发优势,所以即便其获得了消费金融牌照,未来究竟能够获得多大的增长?我们不得而知。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加强内部管理、守住合规经营的市场基本盘,或许才是宁波银行们能够顺利度过内外动荡考验,实现更大经营增长的关键。而宁波银行未来究竟会怎样,这一切或将由时间来见证。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向善财经

    够深度,有温度,没派系,有态度。...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