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感知型企业”,企业数字化的的“北极星”

云报 2018-05-19 11:37 发文


颠覆,还是等着被颠覆?这与“生存还是毁灭”一样,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不过,答案显而易见。不是吗?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企业必须给出坚决、肯定的答复,而不能再犹犹豫豫。

各行各业的传统企业都表明了心愿,希望成为软件公司、数字化公司、智能化公司。但是,企业的转型谈何容易。从目前的情况看,一切转型的基础就是数据。不能掌控和灵活运用,并深挖数据价值的企业将无法生存,这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企业能否对数据进行实时高效的分析。

Teradata天睿公司首席运营官Oliver Ratzesberger(奥利弗·拉茨伯格),也是《感知型企业——数据驱动的商业决策演进》一书的作者,首次提出了“感知型企业”的概念,同时指出感知型企业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北极星”。

众所周知,北极星可以指引方向,而感知型企业是数据驱动转型的新框架、企业文化变革的抓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趋势和方向。

这是用户的需求

在5月18日举行的“2018 Teradata大数据峰会”上,Teradata天睿公司正式面向中国市场发布Teradata Everywhere和感知型企业(the Sentient Enterprise)。Oliver Ratzesberger在大会上表示:“感知型企业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它是反映企业能力成熟度的一个模型。它也是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北极星!未来几年,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将在更多企业中落地,而感知型企业具有的决策支持和全自动决策能力将快速走向成熟。”

在加入Teradata天睿公司之前,Oliver Ratzesberger曾经在eBay工作过7年,领导了eBay的数据仓库和大数据平台项目。加入Teradata天睿公司,从用户到厂商,Oliver Ratzesberger更能理解用户的真正需求和痛点。作为用户,不能只关注技术细节,而忽视了业务成果,以及分析能力的提升。

在与金融、制造、医疗等诸多行业的用户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Oliver Ratzesberger分享了很多与感知型企业相关的理念、实践。他的“粉丝”们强烈要求将这些新的概念、技术和经验进行梳理,于是便有了《感知型企业——数据驱动的商业决策演进》这本书。

在诸多开始向感知型企业转型的成功案例中,Oliver Ratzesberger特别提到了迪斯尼,它通过一条“魔力腕带”就让进园的游客增加了4倍,将游戏的排队时间缩短了80%。通过“魔力腕带”,游客可以在园中消费、订酒店,获知各种优惠信息,不仅改善了体验,而且增强了互动性。

围绕数据分析能力展开

所谓“感知型企业”,是指具有对环境的自我感知力,能够进行自动化的分析,并自主形成商业决策能力的企业。感知型企业是用数据说话的,是以数据分析作为前提的。

Oliver Ratzesberger介绍说,感知型企业的演进分成五个阶段,也可以概括为五个平台的建设,即敏捷数据平台、行为数据平台、协同思维平台、分析应用平台和自主决策平台。在每个阶段中,企业追求和关注的重点不同,数据分析带来的价值也不同,是成熟度和敏捷性从低到高的演进。

以行为数据平台的建设为例,很多企业以前主要关注的是交易数据,但作为感知型企业来说,更大量、更需要深入分析和掌握的其是客户行为数据,这是企业做出业务决策、制定战略的基础和依据。在《感知型企业——数据驱动的商业决策演进》一书中,行为数据平台被定义为,捕获不同来源的洞察,不仅包括交易信息,也包括围绕人的行为、网络设备等的复杂交互信息。而分析这些数据是数据科学家的主要工作职能。

Oliver Ratzesberger曾经拜访过一家中国的大型企业,该企业最迫切的需求并不是如何存储数据,而是如何实时、动态地分析数据。一家全球知名的手机制造商也深有同感,它希望能够跟踪每一条供应链的情况,对供应链上各个节点、时间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为其手机的研发提供依据。在数据驱动商业的时代,每个企业都想通过对数据的洞察,知己知彼。但是,企业要从何入手呢?

一段持续演进的旅程

Oliver Ratzesberger表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不同的转向感知型企业的路径。通常情况下,Teradata天睿公司首先会通过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对自己的需求和问题进行梳理,然后提供适合的技术帮助用户搭建一个可扩展的数据分析平台。Teradata Analytics Platform、4D分析等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感知数据、业务的工具。

某电信巨头的CIO这样表示:“只是规模大并不意味着我们是最好的,在保持敏捷的同时,利用我们的经济规模的最佳方法是什么?”成为一家感知型企业也许就是这个问题的最佳答案。

成为一家感知型企业,并不是购买一个或多个软件产品就万事大吉了,而是开启一段持续演进的旅程。在这段旅程的不同阶段,企业不需要追求一次到位,而是要以业务战略和目标为先导,认真思考实现目标需要什么样的数据分析场景,确定平台构建能给客户带来什么改变,如何快速达成目标等。Oliver Ratzesberger建议,在先期规划阶段,企业要高度关注“敏捷性”。敏捷性是感知型企业非常重要的特性,它体现了业务、技术、流程和人力资源在应对商业决策中的弹性能力。没有一个企业的敏捷性能够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这是一个持续不断提升的过程,企业必须长期关注。为了实现真正的敏捷性,还必须在信息安全机制上实现对企业内外部数据的透明访问,打破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必要的成本。

除了长期关注敏捷性以外,Oliver Ratzesberger认为感知型企业还要不断寻找成功的可重复性。不管是一年、三年还是五年、十年,只有实现了成果的可重复性,才能更简单、更快捷地迭代、扩展,保证持续的成功。

一家感知型企业要在技术、人的思维和理念、公司文化等方面实现全面的变革。“从技术的角度看,企业要保证数据平台的扩展性,努力实现运营的简化再简化,比如尽可能地减少数据拷贝等。这是非常重要的。”Oliver Ratzesberger表示。一家成功的感知型企业,应该将对数据的应用和分析固化为一种企业文化,这是对传统IT建设方式的变革和进化。实现数据的民主化,让IT专家成为企业决策流程中的协作者,这些都是感知型企业应有的文化。

在传统企业中,企业的IT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偶尔会有“冲突”。在感知型企业中,IT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提供一个好的技术平台。另外,IT部门还应该对业务部门提供必要的培训,让业务部门有能力在不依靠IT部门支持下的情况,可以自主地完成业务分析。“IT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不应该成为孤岛。”Oliver Ratzesberger表示,“IT部门应该有能力提供业务部门‘最喜欢’的那些数据,比如行为数据。”

现在就行动

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成熟的分析能力对于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感知型企业代表企业发展的未来状态,它能够管理来自新旧数据源的海量信息,并可依靠算法和分析技术做出大量自动化的决策。感知型企业能够随时感知细微的趋势和变化,快速调整并适应外部市场的变化。

Oliver Ratzesberger表示,面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企业不能被动地生存或跟随,而应该提前思考。所有企业应该马上开启通往感知型企业的新征程。

Oliver Ratzesberger将感知型企业比作北极星,它是未来构建感知型城市甚至感知型世界的一颗指路明星。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云报

    关注云计算领域的大事小情。...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